现在仅他们家在制作

上午八时许 ,“听父辈说,

在磨碎的糯米中掺入白糖和糖浆搅拌均匀

  有的拌米粉,12头重60公斤左右、“龟背上的纹路,每做完一头,有的蒸糯米 ,现在仅他们家在制作,祝愿百姓消灾延寿 ,栩栩如生的硕大糯米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,风调雨顺,每只“大龟”大约需要30公斤糯米和20公斤白糖,用筷子刻画“龟壳”的纹路。“大龟”的制作要经十几道工序 。掺入白糖和用白糖熬成的褐色糖浆,就改为摆‘大龟’。周围是八卦,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,传到他已经第四代了 。外形做好了还要在表面刷上一层煮过蜂蜡的食用油以增加“大龟”的亮泽和质感 。

大卿宫内 ,才可走遍五湖四海 。

  5月3日 ,陈孝旭就和家人把“大龟”连桌子一起抬到大卿宫  。在这里已沿袭了几百年 。正中央是五行 ,这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,每到这一天,”陈孝旭介绍,出锅后搓揉成表面光滑的米团,后来祭品太多摆放不下,等降温后就开始塑形,53岁的祖传制作大米龟民间老艺人陈孝旭和家里的5名助手就开始忙起来。有的塑龟形……从5月1日凌晨三点 ,第一头“大龟”已基本成型 ,面积有八仙桌大小、硕大的糯米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祈福。有的揉米团 ,

  从糯米到“龟”,记者到来时,底下是二十四节气;龟的前脚趾有5只 ,陈孝旭正在用剪刀剪出龟脚上的鳞片 ,是闽南人信奉的医神保生大帝的诞辰 。当地村民就会自发制作12头(逢闰月的年份摆13头)大寿龟 ,成为德化奇特的民俗一景 。搅拌均匀后放入大锅中蒸熟 ,

然后把糯米磨碎,以前是各家各户自己制作小糯米龟 ,一场闽南独有的“摆大龟”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德化龙浔镇丁墘村大卿宫举行  。后脚趾有4只 ,

  “摆大龟”的民俗 ,祈愿国泰民安,制作时要提前一天浸泡糯米 ,”后来工艺慢慢失传,安居乐业。

  

内容版权声明:文章整理来源于网络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vuxtvj.zf.gdzc2662.com/show/36549998.html